好攝之徒(We Love Photography)這部紀錄片,是一部在闡述 TIVAC 閉幕再開幕的過程當中,台灣攝影現況的紀錄片。
TIVAC
從熄燈到重新開張,後面有許多人的努力和付出,很值得喜愛攝影藝術的朋友去瞭解。但在這篇文章裡,我並不想多聊TIVAC的起落與復興,也不想聊現代攝影
的一些進行中的脈絡,反而想聊的是引言中和影片當中數次提及的「攝影博物館」。我身為攝影界的晚輩,或許講話沒什麼份量,但我看著這群前輩們所努力的做為
所得來的成果,實感唏噓。
以下說說我個人的觀察與看法。看著攝影博物館籌備到有個聚會點可以辦展,過程中有很多故事,有好、也有壞。自始
至終,攝影博物館的籌備委員們,憑著單薄的力量與個人的名氣,試圖向各界求援。最後在建設公司的相關版圖協助下,有了簡單的展覽場地,也有了臨時的聚會
所,至今仍風雨飄搖,博物館的未來到底會航向哪裡?仍然未解。
我得很不客氣的說說這些前輩們,似乎沒認真思考過經營好一個博物館的內容,辦了些曇花一現的大型活動之後,沒有任何延續、沒有任何接軌。這樣想要讓台灣的攝影往前走?實在很難。
再
者,攝影博物館既然稱為博物館,當中的展品數量勢必足夠,但從未聽聞或瞥見對於展品的規劃與收集,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嘴巴上動作,就連登記法人的申請過程似
乎都未完成,這很可能會變成壓死駱駝的那根小小稻草,不可不重視啊。或許沒有人提起,大家還不知道攝影博物館的籌備已經超過三年以上了吧?
站
在這群供獻心力的攝影前輩們的立場,社會和攝影界似乎很對不起他們。但是,有想過經營與成立一個機構,不是只有熱情能夠支撐的,背後的人事物,樣樣都不可
或缺。想要經營攝影博物館,前輩們手上的作品或許遠遠超過藏品所需的量,但是!如果攝影博物館只有這個功能,那何必成立個博物館?直接和現有的藝廊合作不
是更好?就像這紀錄片裡的 TIVAC,它就是個以策展為主的攝影藝術空間。
看著攝影博物館籌備過程三年多來各種人事的起起落落,令人感觸很深,同時也感嘆攝影文化的自滿與曲高和寡。試想想,如果這個攝影博物館的成立過程再來一次?我們會願意投入多少心力與資源呢?
再拉回最開始讓我想聊聊攝影博物館的好攝之徒(We Love Photography),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的紀錄片預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