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P0036拷貝  

 

最近在思考電子科技的進步,讓高科技的用品價格越來越低,這對一般消費者是非常好的現象,特別是在 3C 應用商品上,幾乎是人人生活裡都擁有超過一套以上的相似功能商品。

在亞洲幾個瘋3C的地區,許多人追逐著最新的3C應用商品,智慧型手機超過一台的朋友越來越多,擁有2台以上單眼相機的人也越來越多,擁有更多台便攜式相機的人則多如過江之鯽。也就因為如此,3C商品的市佔與過飽和程度非常嚴重。

接下來直接針對攝影產業的觀察來做個人經驗裡整合出來的分析,銷售數據這幾年每年下滑個兩成、三成,用反向複利 (複虧) 思考,只要銷售量三年連續都下降超過兩成,整體銷售總量將會萎縮超過三年前的一半。

在台灣因為大部份攝影器材的品牌都是外來品牌,所以在銷售策略裡的「價格」這件事可控度本身就受限於區域型定價的箝制,另外,價格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市售訂價,而是更包含了隱藏在價格結構裡的經銷商、盤商等等的通路利潤,還有代理商的佔有一定比例的宣傳成本,再加上經銷商在台灣直接面對那個不大的內需消費市場,長久養成的利潤吐出心態與模式。這是一個動一髮牽全身的複雜系統,但這樣一個系統的源頭、「價格」,有一大半不是掌握在我們的手裡,加上近年來整體利潤結構的崩壞,倒致終端通路除非銷量大到足以支稱自己想做的宣傳與廣告,否則,大部份只能被動地仰賴代理商與原廠吐出更多的行銷資源來做集客和催購的動作。

 

在台灣這個內需市場不大,近年消費力又略顯疲弱的狀態下,這樣的現況該如何解決?我的想法有幾個方向。

 

  1. 不能單靠內需:
    打破絕對區域式的內需市場思維,以長久累積下來的服務水準,準備並加強服務其他地區的消費者,走出單純內需。
  2. 強化自有品牌:
    從國內自有攝影器材品牌強化行銷 (非一般所認知的宣傳與廣告,而是整體從產品端設計源頭到終端販售的營運策略),穩住內需認同,擴張海外版圖。當老六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拉老五下馬,只要在跑道上超越老五,下一個面對的就會是超過老四這件事。要在短期內幹掉領先品牌,是不可能的,但要跟著走並不會太難。
  3. 重新認識消費者:
    認真面對消費者深層行為,研究攝影器材在不同生活需求程度的消費者輪闊,研究過後,將器材轉化並整理對應至不同程度的基本需求。接下來要想辦法的不是如何直接讓器材賣得更多,而是如何去擴張從來不曾出現,但一直都存在於市場裡的需求。正視環境改變:

 

攝影器材產業,目前正面臨著使用者在「成長曲線」上有著重大改變的時代,而其中一塊非常重要的生活記錄與分享,被目前還不被看做攝影產業的「拍照錄影手機」給吞食,無論品牌旗下是否有該產品線的存在,若遲遲不肯面對這樣的改變事實,從上到下的經營思維就不會追上這樣的現實情況。

 

當賣相機的自己都拿起手機拍照的當下,必然將拍照手機當成需求引發的跳板,重新認知影像需求的「成長曲線」大變的事實,這樣攝影器材的銷售量,才有可能獲得機會去取得病症緩解的解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米/黃昱銘 的頭像
    玉米/黃昱銘

    黃玉米 - Mr. Corn 觀點雜記

    玉米/黃昱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