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亂無章的生活裡,總會有些人理出頭緒,往上攀爬。」- 圖文:玉米/黃昱銘


這陣子獲知過去的節目入圍金鐘,這讓我想起為什麼會從一個唸物理的小夥子,其他相關的工作都不做,竟然投身傳播業界中的節目製作這個行業。

其實我的想法很單純:「補習班來上物理課、理化課的一堂頂多百來人,國、高中都差不多,而且大部份都還是家長逼來學習怎麼考試的。與其花這些心力備課,想辦法讓他們喜歡科學,還不如去做個收視率普通的節目,至少會影響超過百人、而且對科學較有興趣的朋友。」

這樣的想法,加上我原本就對影音創作很有興趣,以前也經過了國科會科教班 (科學電視節目製作人才培訓計劃) 的洗禮,學習不少知識與技能。就這樣,毅然地離開原本電腦硬體測試的工作崗位、也暫離補教界,投身媒體業界,從一個最小的製作助理開始做起;而最終的理想則是能夠製作大眾化的科學節目。

剛開始入行,是在做旅遊節目的老闆下面做事,也因為如此,讓我開始全省趴趴走的日子。也因為不願錯過各地的美景和經歷,慢慢走進攝影這塊領域,開始認真面對攝影這個工作與興趣。

在這行跌跌撞撞好幾年,助理、執行、企劃、編導...,一路走來其實都很辛苦,特別是當我開始製作科學節目的時候,才深深發覺很多人壓根從心裡排斥、甚至害怕科學兩個字。當要製作科學節目的夥伴,有許多是不願意去瞭解其中的科學內涵時,這就是令人頭痛的開始,因為,沒有相關知識,又如何能做出一個能說服別人觀看的科學節目呢?

在媒體業界裡,一天當四十八小時用的日子過得非常地快,就這樣製作科學節目也幾年的光景了。於節目製作較長的一個空檔時,我正在反思與團隊之間在科學方面的合作模式,讓我又得花時間查資料應付所有人對科學領域任何問題、又得趕著拍攝、剪接與後製接著很快就要播出的節目內容,有幾個很不錯的夥伴願意花心力去瞭解節目背後的科學原理,但大多數夥伴還是抱著「有問題、有人問」的態度,讓我每天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但這不全然都是壞處,好處就是我得被自己逼著去瞭解包羅萬象的生活科學,這段時間也要特別感謝許多科學老師的協助與幫忙,特別是謝迺岳老師和楊良平老師兩位,教了我不少生活科學的知識與概念。

而這個空檔因為經理的操作模式有些小失誤,變得有些長,長到讓我想換換跑道休息一下,至少換個讓我會開心些的地方,等累積夠能量之後,再重回科學影片製作的這條路上。於是,因緣際會下我投入了「攝影」與「器材」這塊領域,接了個網站,開始和台北相機街區合作一些攝影活動與講座,而這些目前都還是進行式。

攝影,其實背後所擁有的科學知識非常的豐富,光是光學這一塊領域,就非常的迷人且有趣,若是能瞭解光的特性,操作相機就不會是個大難題了。

與街區合作這次的「暑假拍樂趣」活動裡,我整理了一些簡單的課題做為講座內容,與大家分享。就在整理和講解的過程中,我發現其實我並沒有離開自己喜愛的科學教育與科學分享,反而是內化到攝影這塊領域中,不知不覺地將科學導入對攝影理解的過程。原來,對我來說,攝影真的也是一門科學教育的良好載具。

光學、電子學、材料學、色彩學、生理學...,要玩攝影其實要涉獵的科學領域非常的廣範,生活無處不科學,這對我來說真是個好消息。

能夠從攝影教學當中,融入讓大家可以理解的科學內涵與知識,這樣除了不用去死背很多操作過程,反而更能夠發揮潛力,讓攝影技術與創意大大地揮灑。我期待看見這陣子無意間被我用科學感染到的朋友們,能夠將這些種子灑出去,讓它開花結果,讓攝影混著經由科學而獲得的理解力,更加發揚光大。

或許,大家聽到攝影兩個字都會覺得它硬梆梆的,常被和創作、藝術搞在一起。所以我總喜歡用「照相」、「拍照」這些動作名詞來代替,它們和我們親近多了,也比較沒有距離感。

拍照是一件開心的事,人人都喜歡隨走隨拍四處留影 (當然還是有人不喜歡 "被拍" ),在這連手機都有照相功能的時代裡,拍照已經不是什麼昂貴的興趣了;反倒成為一種人與人溝通的樂趣,成為一種日常紀錄的功具,成為一種融入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一個好朋友。也正因為如此,若是喜歡拍照的朋友,能夠獲得一些攝影在美學與科學上的小常識,讓自己隨手拍的照片能夠讓人更喜歡,而不是禮貌上說聲:「還不錯」之後就不再看,相信我們會越拍越有興趣的。

攝影不恐怖、科學也沒那麼可怕,多學一些小常識,就能夠拍出讓人多看一秒的照片,何樂而不為呢?





- 玉米 民國98年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玉米/黃昱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